领读者:徐润
亲爱的《行知朗读者》听众朋友们,欢迎收听本期行知朗读者。
这个春天,我们五年级的学哥、学姐们,不曾在繁花锦簇的日子走出家门,不曾在长江大桥观波澜壮阔,不曾到早餐店吃一碗地道的热干面,不曾去武大赏浪漫樱花……然而,我要欣喜的告诉你们:疫情期间,他们宅家学本领,化身“斜杠少年”,他们进步了!在这里,我先介绍一下:时下热门词“斜杠青年”,简单来说就是拥有多重身份,在不同领域都做得出色的人。比如:众所周知的“达芬奇”就是一个资深的“斜杠青年”,他是画家/作家/天文学家/发明家/军事家/雕刻家/音乐家。达芬奇的画作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享誉世界,斜杠后的每一项内容也令人啧啧赞叹。无需多解释,他是当之无愧的“斜杠青年。”
“斜杠”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五年级同学就利用超长假期,想方设法多学一些技能,多掌握一些本领,成为那种既厉害又可靠的“斜杠少年”。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,他们是中餐、西餐各种美食家;懂得“断、舍、离”,家庭消毒有妙招,他们是“居家知识传播者”;熟谙网络技术,拥有一双慧眼,他们是“视频打手”、“信息评估员”、“数据分析师”;热爱艺术,不只为修好自己的气质,他们是“音乐疗养师”、“小插画员”;热衷传统文化,推广剪纸、中国结、硬丝编等等,他们是“民俗文化直播策划人”……
他们做到的,可能你们想都没想过。这群“斜杠少年”,在善良中,遇见同样的善良;在简单中,找到简单快乐的世界。
五(1)中队:俞文熠
大家好,我是行知朗读者,来自五(1)中队的俞文熠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困住了人们的脚步,我的学习也从课堂转到了线上,除了认真学习,闲暇时光我也开始捣鼓着自己喜欢的玩意儿。努力开发自己的兴趣,让学习以外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。
平时我特别关注时事,收集咨讯,能够将制作出精美手册,以此提示人们在未来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。疫情期间,为了帮助更多的同学和家庭了解新冠疫情的知识,以及如何预防感染,居家生活如何防护等,我专门收集了关于新冠疫情的资料,通过自己的设计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出了居家卫生防疫指南,以及新冠预防手册。通过我的手册宣传,给同学们普及了更多疫情防护知识,消除了同学们对病毒的恐惧。
在未来的生活中,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‘‘居家知识传播者’’,将图画与我的创作以手册的形式,向大家传播更多生活小知识。
五(2)中队:吴钰涵
2020年,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。武汉被按下了暂停键,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,我们只能宅在家里自我隔离。由于对病毒的恐惧让我们大家都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,害怕自己被感染,我的父母也不例外。看出了父母疫情期间的紧张情绪,我决定帮他们解解压。
我十分喜欢唱歌,课外之余我总会拿起小小录音笔高歌几曲,唱歌能让我释放学习压力,使我心情愉悦。于是,我给爸妈提议,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当我的观众,我要举办我的“个人演唱会”,爸妈欣然同意了。就这样,每天饭后的小小演唱会让我们一家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——听到《时间都去哪了》,我能感觉妈妈眼角泛着泪光,听到《 怒放的生命》我看到爸爸眼中迸发的亮光,听到《兰花草》,爸爸拿起他的吉他帮我和声,妹妹在一旁翩翩起舞……
音乐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在恰当的时机释放力量。这种力量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,它可以改善情绪,有助于身心放松。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音乐疗养师,把美妙的歌声带到敬老院,收集世界各地的童声,让他们也乐呵乐呵;我想把欢快的歌声带到儿童福利院,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,让他们更加喜欢大自然;我还想把歌声带到病房里,病友可以从我的定制彩蛋里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歌手,我想用音乐唤醒他们对生的渴望。“让我们笑容,充满着青春的骄傲,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!”我们相信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,我们坚信,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五(3)中队:刘连乐
在学校与广州革博历史博物馆共同组织的“革博有你·云端研学”的活动中 ,我将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做成了一棵“信息树”。这份作品也让我成为陶园广播里的小太阳,得到了老师的夸奖。其实早在1958年,叶帅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,建设了一支科研干部队伍,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。收集这条信息时,我感慨万千。
2020年的武汉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人们措手不及。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,武汉从最初的慌乱,慢慢到有序, 再到战“疫”胜利……这其中,高新技术为战“疫”提供了最有利的武器。
医院不够,车载移动医院出现了;医护人员不够,机器人出现了,可以进行消毒、清洁;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回家后,随访工作量巨大,怎么办?电话机器人又闪亮登场。信息采集工作人员不够,大数据出现了,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的效率,为疫情及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……
想想十七年前非典爆发时,中国主要还是靠电视传播信息。而今天,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,手机、网站、各种权威渠道及时发布,让疫情相关信息变得十分透明,所以中国人心安定,社会稳定。
俗话说“少年壮志当拿云”。现代社会的“云”,就是无处不在的网络。我想做一名数据分析师,拿住这朵“云”,把搜集、整理的数据及时做出支撑数据,用自己精锐的数学分析,把后台数据库消化不了的数据一一进行分析和归类,让数据更加丰富、更加全面,作出精准的判断,为行业研究提供保障。少年强,则中国强,我要为中国的日益强大作出自己的贡献!
五(4)中队:喻思雅
大家好,我是来自五(4)中队的喻思雅,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在职业规划上的新思路。
从《刷子李》这篇课文,我认识了一位生活在市井里的普通小人物,他将刷墙的绝活展现得精妙绝伦,这份工匠精神感染了我,激发了我对成为一名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向往。
我有自己独特的爱好——编中国结。中国结的编法众多,有盘长结、吉祥结、钮扣结等等。为了练好一种编法,我查找视频、反复试错,终于完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——战疫结。它是用一根红线盘绕编成的,不管这根线扯得多远,最后也会回到起点,形成一个结,它代表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,一颗颗火热的心永远栓在一起,象征着全国人民驰援武汉,团结一致,共同战胜疫情的精神和力量。
在这次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,编中国结给我带来了乐趣,它不光是一种技艺的学习,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传承。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”,我愿做中国结的一扇窗,不断深入学习,做一名“民俗文化直播策划人”。在新媒体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直播,推广这项传统民俗文化,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结,喜欢中国结,创建“民俗文化直播”平台,让更多人拥有它,把蕴含中国人民智慧与精致的中国结文化发扬光大!
五(5)中队:余耀霖
大家好,我是来自五(5)中队的余曜霖,在今年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中,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“五一劳动节视频制作”活动。为了更好地展现在家换灯泡的劳动过程,我在掌握了换灯泡技能的同时,学习了很多视频制作技巧,并独立完成了视频的拍摄和剪辑。我学会了录制视频时的背景布置,学会了用会声会影软件和剪影APP来剪辑和编辑视频,这两款视频编辑软件不仅方便易用,而且功能齐全。在视频的剪辑过程中给视频配乐和加字幕也是有技巧的,要根据视频的需要加入合适音乐、配上合适的文字。
回想制作视频的整个过程,我觉得真心不容易。在拍摄之前,我看了很多教学视频,记录了很多的笔记,掌握了一些用得上的技巧,比如机位摆放角度、灯光的三点补光、剪辑时声音的大小等等。然后,我根据拍摄的主题——换灯泡,创作编写了分镜头台本,把每个镜头每个片段的台词、时长等都设计好。接着,我打开大疆Action,立起自拍架,打开台灯补光,正式开始拍摄。视频开始有一个开场解说的镜头,在拍摄的过程中,我一会觉得灯光不好,一会觉得自己解说的表情不对,一会因台词不熟总是出错,我NG了很多次,几乎都想放弃了,但想想,万事开头难,于是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。最后,终于把整个视频录制完成,进入后期的配音和编辑阶段了,我本来想着用手机App进行简单的编辑就可以大功告成了,可是总觉得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于是我向妈妈请教,摸索着用电脑上的会声会影软件编辑视频。听起来,是不是很麻烦?虽然很累,但是当我在看到编辑好的视频成品的一瞬间,我觉得,一切都是值得的!我还把我独立完成的换灯泡视频发在微博上播出,竟然还吸引了几个粉丝。哈哈,我也朝着“斜杠少年”迈进了第一步。
通过这次视频的录制和编辑,我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各种各样的视频创作者越来越多了,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,我不由自主地的感到十分的欣喜呢!未来我还要创作更多有趣又有意义的视频,拍下“武汉伢”摘下口罩的瞬间,记录明年春暖花开时武汉“浪漫樱花季”的更多美丽景象。
五(6)中队:魏诗宸
大家好,我是来自五(6)中队的行知朗读者魏诗宸。首先我想分享的是疫情期间我做的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报告》。
这份研究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:第一个部分是问题的提出:2019年12月中国的武汉首先发现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。这个病毒让整个武汉突然按下了暂停键,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来的,人们得了这个病会有哪些症状,应该如何预防?第二个部分是研究方法:我通过多种途径,了解病毒的来源,搜集资料了解感染者的症状,并上网查找了预防病毒的小知识。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:原来这个病毒可能起源于蝙蝠,蝙蝠携带后经野生动物传播,因人们乱吃野生动物,病毒传到人类身上,就有了人传人的现象。当人被感染以后,传染性特别强,可通过飞沫传播 ,例如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。还可以通过、接触传播,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,接触污染后,再接触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导致感染。当人类被感染后会出现发热乏力、干咳等现象,少数伴有鼻塞流涕、咽痛、腹泻等症状。为了防止传播,要勤洗手、避免密切接触、主动防护等。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,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,学会自护,用科学战胜病魔。
为了完成这份报告,我可是使出了洪荒之力,花了三天的时间。我发现网络上关于本次疫情的信息真的太多了。有的信息非常有用,可谓是“及时雨”帮了我的大忙;但有的信息完全是鸡肋,甚至是错误信息,耽误了我不少时间。未来我想成为信息评估师,只要人们有需要,给我一定的劳务费,我就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从大数据库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,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的效率,所谓“专业人做专业事”嘛,听起来是不是很棒?
五年级优秀思维导图展播
五年级优秀“斜杠少年”作品展
认识一下新职业
朗读:徐 润 俞文熠 吴钰涵 刘连乐
喻思雅 余曜霖 魏诗宸
组稿:杨静宜 五年级全体班主任老师
编辑:范 然
责编:陈冬力
“化身斜杠·我进步了”《行知朗读者》第51期“以声传情·我们在一起”特辑(十)